当前位置

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 豆角病毒病的发病原因? 豆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

豆角病毒病的发病原因? 豆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

推荐人: 来源: 创富站 阅读: 1.04W 次
豆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豆角病毒病的发病原因?

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雨水少、气候较干燥的年份,蚜虫发生较多,发病较重。此外,豆角地与患病的寄主植株相邻,发病较重,土壤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豆角病毒病发病原因。豆角病毒病在夏秋季节干旱易发病。同时,豆角苗期缺水、蚜虫数量多及重茬地等均有利于发病。雨水少、气候较干燥的年份,蚜虫发生较多,发病较重。此外,豆角地与患病的寄主植株相邻,发病较重,土壤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别,一般蔓生品种较矮生品种发病病重。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5~38度,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下。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合发育温度规模15-38℃,发病适条件为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发病潜育期10-15天,遇继续高温干旱气候或蚜虫发作重,易使病害发作与盛行。

豆角病毒病不可以靠治疗来解决问题的,必须以预报为主。别外很多蔬菜上的病毒病都是由蚜虫传播的,必须通过蚜虫的防治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防治蚜虫方法: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任选一种兑水喷施。另外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作用宁南霉素、吡虫啉、叶面肥兑水叶面喷雾,间隔5-7天,连续喷2-3次。如何病毒病已经严重发生,那就没办法治了。

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

这四种病毒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以寄生方式过冬。在田间靠蚜虫传播,病株汁液摩擦和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田间管理差,多年连作,地势低洼,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缺肥缺水,蚜虫危害重,豆角病毒病发病就重。

豆角病毒病在夏秋季节干旱易发病。同时,豆角苗期缺水、蚜虫数量多及重茬地等均有利于发病。雨水少、气候较干燥的年份,蚜虫发生较多,发病较重。此外,豆角地与患病的寄主植株相邻,发病较重,土壤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别,一般蔓生品种较矮生品种发病病重。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5~38度,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下。

此病主要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等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2种或2种以上复合侵染。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

豆角容易发病,很有可能是因为豇豆品种老化,抗病性低;或者管理粗放,易发病;在春末夏初,高温干旱,病毒繁殖比较旺盛;也有可能对豇豆种植的重视度不够,预防不到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病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