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 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怎么样?

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怎么样?

推荐人: 来源: 创富站 阅读: 2.94W 次
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怎么样?

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怎么样。

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还不错。为保证迟播麦的产量,往往大幅度提高播种量,高的田块每亩用种量在20~30公斤,田间麦苗生长过密,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迅速恢复生长,田间郁闭度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2011年11—12月苏北地区降雨量充足,田间湿度大,部分田块已发生纹枯病,小麦叶鞘有明显黑点,预计今年气温回升后小麦纹枯病发生比去年严重。

早春开展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生产上多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草菌等药防治,但这些药持效期短,而且农户往往等到发病后才开始用药,效果较差。噻呋酰胺属苯酰胺类杀菌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锈病、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有较好防效,持效期达30~45天。

我们近年来开展了噻呋酰胺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试验数据表明,在小麦起身拔节前的3月5日和3月15日,分别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毫升、20毫升,药后30天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4.38%、97.78%和97.41%、97.41%,白穗率均为0;而在小麦拔节后的4月5日和4月15日,采用相同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均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减少白穗,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三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效,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大,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每亩用43%戊唑醇30克,对小麦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麦苗长势弱的情况下不宜这样用药。

噻呋酰胺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持效期长,同时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势不太好的麦田,可以优先选用噻呋酰胺防治纹枯病,一般每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能在较长时间内防止小麦发生纹枯病。芸薹素内酯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延长的作用,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上述田块可以混用噻呋酰胺和芸薹素内酯防治纹枯病和促进小麦生长,也可以考虑适当加用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对小麦生长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的唑类药,或者直接加用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对控制后期白粉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