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 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推荐人: 来源: 创富站 阅读: 2.93W 次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药效明显减退,甚至不再有效。这种现象就是病虫在长时间反复接触这种药剂以后所产生的抗药性。目前,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已达600余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农业害虫。病菌发生抗药性的种类也有数十种之多。病虫为什么会产生抗药性呢?

病虫抗药性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是内因。抵御外界恶劣环境是生物的一种本能。在一个不断受到农药袭击的环境中,生物体同样有一种逐渐产生抵抗力的反应,尤其是在同一药剂的连续反复袭击下,这种反应尤为强烈。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体的生理机能会不断改变和完善。如有些药剂会引起生物体内代谢酶系的改变,诱发一种能降解农药的酶,使农药失去毒力;有些药剂会改变昆虫表皮的生理通透性,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而使昆虫不容易中毒。另外,在一个有害生物种群中,总是有一部分个体对药剂十分敏感,有一部分则不很敏感(即具有一定的耐药力),甚至会有少数个体极不敏感。不同浓度的农药喷施到有害生物上以后,敏感的个体很容易中毒死亡;但是,不很敏感的个体则会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不敏感的个体所繁殖的后代基本上也是不敏感的。因此,在种群中不敏感的个体逐渐占了优势,最后形成了不敏感的种群,称为抗药性种群。这个过程就是抗药性发生的过程,是一定浓度下的药剂对种群中敏感度不同的个体发生选择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药剂的浓度越高则被杀死的敏感和中等敏感的个体也越多,虽然残存的个体比较少了,但这些个体的耐药力也特别高,因此,繁殖的后代所形成的种群,往往是抗药性很强的种群。也有人认为,抗药性可以在较低的药剂浓度下被诱发而形成。长时间的低浓度处理,实际上是对有害生物产生抗药力的一种训练。

二是外因。包括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农药的剂型及农药在田间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状况。由于剂量和浓度具有对生物种群发生一种选择的作用或训练诱发抗药性的作用,因此药剂的剂量和浓度不宜任意改变。剂型不合适也会降低药剂的使用效果。例如喷雾法所用的液剂,如果湿润性不好,药液很难接触到有害生物上,因此药效就不容易发挥出来。有些耐药力较明显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更易逃脱而存活下来,较快地繁殖抗药性后代。已经发现,农药在田间的不均匀分布是引起害虫抗药性发生的一个田间选择因子。例如植株的荫蔽深处就很难接受到药剂,而表层部分则很易接受药剂。这样,有害生物在这种不均匀受药情况下,耐药性较强的个体被汰选出来的机会大得多,因此为抗药性种群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农药雾粒在田间的不均匀沉积主要与剂型和喷洒技术有关。湿润性很差的药液、附着力很差的雾粒或粉粒、粗大的雾粒,都不容易获得均匀分布。

根据病虫抗药性发生的原因就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一是注意轮换用药。不要长时间使用单一品种的药剂,这样就可以切断生物种群中抗性种群的形成过程。轮换使用的品种应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例如有机磷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制剂、氨基甲酸酯制剂、有机氮制剂、生物制剂等几个大类,其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同一类中的农药品种也可以互相换用,必须查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护抗性。在杀菌剂中,一般内吸杀菌剂比较容易引起抗药性,但接触性杀菌剂不大容易引起抗药性,因此是较好的轮换组合。如代森类、无机硫制剂、铜制剂类都是较好的轮换品种。二是注意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速度。如瑞毒霉与代森锰锌、多菌灵与灭菌丹、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用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方案。但应当注意的是,混配农药也不能长期单一地采用,也必须组织轮换用药,否则同样有引起抗药性的危险。三是注意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抗药性以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药性现象有可能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四是注意正确的施药技术。对于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有害生物,应选用恰当的施药技术,使药剂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尽量均匀。

栏目导航